摩尔多瓦大酒窖——外交官游记
2007-08-04 10:46来源 :凯迪社区作者 :严涛
分享
连着阴雨好几天了,今天好不容易放晴,真是天公作美,美中不足的是,仍有点春寒的感觉。国内的“贸促会”小组前两天到访,今天要和使馆的同志一起陪他们去参观世界闻名的摩尔多瓦大酒窖。昨天定好的時间是今天八点一刻在办公室楼下等车来接,早上一睁眼就已快八点了,匆匆忙忙起床、洗脸,连早饭也没顾得上吃,就跑下楼去,汽车果然准时来接。
在使馆门前与国内来的贸促会小组的同志汇齐,在一位摩尔多瓦国家商会付会长的陪同下出发。路上经过了好几片大葡萄园,果然是酿酒之乡的景象。汽车七拐、八拐,在一个大山洞前停住了,这里就是遐迩闻名的“克里科瓦”大酒窖。办完手续后,我们一行三辆汽车鱼贯开进山洞。这山洞好大啊!既使二辆汽车并排开进也会富富有余。大约开进一公里左右,在一个类似办公室的洞口停住,一位中年男子走过来,他大概是讲解员吧?果然是这样,他给我们介绍说,摩尔多瓦这块地方在几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所以这里的地质结构是沉积岩,这是一种灰白色的石头,做建筑材料既结实又漂亮。自100多年前的封建王朝时期开始,统治者们就驱使大批罪犯在这一带采挖石头,经过多年不间断的开采,使基什尼奥夫市周边的一些山脉下面已经成了空的,形成了不少互相连同的巨大山洞。1953年时,有人终于发现,这些山洞中一年四季都能保持零上10度左右的恒温,而且洞中湿度也很大,这样的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合贮藏葡萄酒,于是,从那时开始,这里的山洞就成了酒窖。
酒窖中按照酒的不同品种分成不同的区域,仅存放香槟酒的山洞就有27公里长,贮存普通葡萄酒的洞也有20来公里,而这些还仅仅是利用了所有山洞的很小一部分,所有山洞的总长度竟有400多公里,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讲解员带领我们去参观香槟酒灌装流水线,我们再次乘上汽车在洞中行驶。车子开了近10分钟,见到山洞越走越宽,洞两边靠墙出现了一排排的木架子,上面一个挨一个地摆满了像大汽油桶般粗细的橡木酒桶,还看到几个竖着立在那里的巨大金属罐,毫无疑问,这也是贮酒用的。车子开到一个大车间样的洞前停住了,我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走入车间。这是一条生产流水线,有些女工正在线上工作,她们有的正在将经过沉淀杂质程序的酒瓶子上的临时盖子打开,有的把酒瓶里漂在上面的混浊酒液倒掉,然后传送带就载着这些经过处理的酒瓶,将它们送到下一道工序:加上正式瓶盖,最后再用铁丝加固、帖商标等工序后,一瓶成品香槟酒就诞生了。穿过流水线车间,又来到一个更大的、类似大仓库的洞里。洞里整齐地码放着一排排的木架子,架子上插满了装着酒液的瓶子,有的架子上的瓶子是呈60度角斜插着,有的架子上的酒瓶却是瓶颈朝下地倒插着,原来这里是给原酒沉淀杂质的地方,是流水线的上一道工序,闹了半天,我们是“逆向”参观的。
讲解员指着那边一排橡木桶告诉大家,酒液要在酒窖中存放三年以上,味道才会好,其中在橡木桶中至少要存够二年以上,然后灌入瓶中再放一年以上,灌瓶后的这段时间主要就是为了沉淀酒中的杂质,使酒液更清澈。每瓶酒都要呈60度放置半年,再改成瓶颈朝下放置半年。为了促使酒中的杂质尽快沉淀,每天还要将这些瓶子转动几次。我看到有位女工正在那边的架子边上翻动着酒瓶子,只见她飞快地转动着瓶子,动作相当的娴熟和麻利,没一会儿的功夫就翻完了一大片!讲解员说,其实他们也有几台由电脑控制的自动翻瓶机,只是由于资金不足,没有力量添加新设备,所以只好大都分仍靠人工操作。
博物馆所在的这段山洞被修建成像一只巨大高脚酒杯的模样,中间的一条通道两侧,排到着2米多高的木架子,上面摆满了不同历史时期酿造的葡萄酒,也包括收集到的其他一些国家的名酒,有埃及的、意大利的、法国的、英国的……。值得一提的是,有几瓶当年苏联红军在攻克柏林后,从德国秘密警察头子、希特勒手下的二号人物戈林的住宅地下室中拿到的法国葡萄酒。据说戈林生前专门喜欢收集世界闻名的各国名酒,这几瓶酒该算是缴获的战利品吧?也应该是珍贵的“二战”胜利纪念品。展出的酒中,年代最久远的是2瓶1902年美国酿造的葡萄酒,酒瓶非常精制漂亮,美国一位富商想以每瓶1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2瓶酒买走,结果被摩尔多瓦政府以“国宝无价”为由拒绝了。
接下来就是品酒了。我们被领到一间大厅里,这里虽然也在山洞里,但装修得十分豪华,根本看不出这是山洞。大厅里沙发、茶几、盆景、壁雕等等客厅家俱摆设一应俱全,对着大厅是个大会议室,一长溜橡木会议桌足可以坐下百十来号人,这里是用来召开品酒会的,据说在这个会议室里已经成功举办了好几届国际评酒会了。旁边还有一间小会议室,我们十几个人被让进小会议室里品酒,才品了七、八种酒,我就不行了,头有点晕,可能是因为没吃早饭,空肚子喝酒的原因。我觉得品过的这些酒中,最好喝的是最后品的那种“红香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