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河北昌黎葡萄酒产业情况
2006-09-18 10:11 来源 : 河北秦皇岛商务之窗 作者 :
分享
一、产业基础
昌黎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5′至119°20′,北纬39°22′至39°48′,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南挟滦河。县域东西最长50公里,南北最宽47.5公里,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折合181.86万亩)。耕地总面积90万亩。全县辖16个乡(镇)及一个城郊区,总人口54万。
昌黎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有山地丘陵、山麓平原、滨海平原。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面积6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2%,海拔50~350米,最高峰为碣石山仙台顶,高度为695.1米。山麓平原分布在京山铁路两侧及滦河以北的广阔区域,面积为883.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2.9%,海拔高度5~50米。滨海平原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面积265.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9%,海拔高度0~5米。
昌黎境内的土壤呈多样性。北部山区的低山、丘陵地带为褐土,粗沙含量大,夹有石砾,疏松,没有明显层次,含钾多。山前平原及铁路沿线为褐土,土层深厚,轻壤质,通透性好。中南部沙地为潮土,土质瘠薄。东部滨海区轻壤质,中性或轻度盐碱。
昌黎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秋季延续时间长,无霜期长,水热系数小。年总日照时数2809.3小时,为可照时数的63%。大于0℃间日照2137.3小时,大于等于10℃间日照1605.8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26.7千卡/平方厘米,大于等于0℃间总辐射量104.1千卡/平方厘米,大于等于10℃间总辐射量82.5千卡/平方厘米,7~9月辐射量11.9千卡/平方厘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186天,大于等于0℃积温4231℃,大于等于10℃积温3814℃。近年气温为升高趋势,近15年每年约平均上升0.3℃以上。绝对最低温度-22.7℃(1987年1月)。年平均降水638.33毫米,近年降水为下降趋势,近15年每年约平均下降4毫米以上。4~9月份,平均温度(TMj)21℃;降水量(P)567毫米;蒸发量(ETP)1183.6毫米;水分平衡(P-ETP)—616.6毫米;≥10℃有效积温1909.8℃。7~9月份(酿酒葡萄采收前3个月)水热系数平均值1.5。
昌黎地处中纬度地区,境内大气污染源少,透明度高,紫外线辐射强。
昌黎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貌特征、良好的土壤及气象生态条件,非常适宜种植酿酒葡萄。全县70%的行政村,8000农户栽植酿酒葡萄,主栽品种为赤霞珠。另外,品丽珠、梅麓辄、龙眼、霞多丽等也有少量栽植。农民每年从中获利约计5000万元。
目前,全县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从事酿酒葡萄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技术人员有171名,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51名。在葡萄酒酿造方面,我县有国家级评酒委员11名,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40余名。2001年,昌黎与亚洲唯一的葡萄酒学院——西北农业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此外,昌黎境内有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科研教学机构。强大的技术依托,为种好葡萄、酿好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产业现状
全县现有酿酒葡萄基地5万亩,其中赤霞珠面积3.6万亩。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8800万元。有葡萄酿酒企业31家,其中成品酒企业21家,葡萄总加工能力100000吨,灌装能力110000吨,从业人数千余人。先后涌现出了“长城”、“越千年”、“地王”、“丘比特”、“茅台”、“朗格斯”等国内外知名品牌。2005年,全县共销售葡萄酒65000吨,其中成品酒50000吨,较去年增长18%,原酒销售15000万吨,较去年略有减少,总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今年1-6月份,企业产销形势良好,全县共销售葡萄酒3.4万吨,其中成品酒2.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原酒销售0.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总计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利税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
昌黎葡萄酒产业发展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五年来,新增投资5亿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目前达到25%。
昌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广泛认可。2000年,昌黎县分别被农业部特产之乡宣传及推荐组委会和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授予“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中国酿酒葡萄之乡”和“中国干红葡萄酒城”。2002年8月,“昌黎葡萄酒”成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3年9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原产地域产品•昌黎葡萄酒》国家强制性标准正式颁布实施。2004年6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我县华夏、地王,茅台等12家企业,涉及40个产品被获准第一批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2005年12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第二批申报的13家企业,涉及18个产品被获准使用原产地域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2006年6月,昌黎县干红酒酿造业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干红酒酿造特色产业基地”,成为第一批“河北省区域特色产业基地”之一。
三、发展历程
昌黎县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自发、自觉和自律三个发展阶段。
(一)自发发展阶段(1980年—1996年)。着眼新产品开发,以企业为主体,自我发展,开拓创新。1980年,原昌黎葡萄酒厂(地王集团公司)为提高葡萄酒酿造技术水平,开发名优特新产品,主动请缨承接了国家原轻工部“七五星火计划”高档干红葡萄酒研制开发项目,原轻工部发酵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郭其昌教授亲自主持和指导。为了满足当时对优质葡萄原料的需求,肩负研制中国自己的高档干红葡萄酒重任的原昌黎葡萄酒厂不惜重金,以一美元一株的价格,从法国波尔多地区引进了赤霞珠葡萄苗,创建了昌黎县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片酿造干红葡萄酒的酿酒葡萄基地。历经四年研制开发,1983年,原昌黎葡萄酒厂终于用自己栽种的酿酒葡萄生产出了中国第一瓶干红酒,即“北戴河”牌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一举填补了国内无干红酒的空白,并在1984年国家原轻工部举办的酒类大赛上独占鳌头,夺得金奖,从而奠定了昌黎干红葡萄酒“中国第一红”的历史地位。
随后,原昌黎葡萄酒厂凭借先发优势,经过广泛招商,于1988年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法国鹏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700万元,合资兴建了昌黎县第一家三资企业,也是我国第一家专门生产干红葡萄酒的专业公司——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企业以其独特的眼光,在国内率先采取企业补贴并负责技术指导的方式,在十里铺乡耿庄村兴建了200亩酿酒葡萄基地。其生产的“长城”牌干红葡萄酒一经投放市场,就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先后荣获第29届法国国际评酒会特别奖、第19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和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选拔赛大奖。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长城”牌干红葡萄酒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法国、意大利和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中国酿酒协会统计,自80年代末至今,国内干红酒出口80%来自昌黎的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一个名优特新产品经过自我积累和发展,孕育了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雏形。
(二)自觉发展阶段(1997年—2000年)。适应消费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群策群力,扩张规模。在90年代后期,干红葡萄酒凭着其独特的魅力,在众多的葡萄酒中脱颖而出,逐步打破了干白葡萄酒一统天下的格局,并且在国内异乎寻常地火了起来。也是在这个时候,国外葡萄汁、干红葡萄酒瞄准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大量涌入,特别是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干红酒热”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国内许多同类企业争上干红酒生产线,许多其他企业纷纷转产干红。县委、县政府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昌黎来讲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昌黎有着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基础优势。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拥有相对悠久的酿酒葡萄栽培历史和葡萄酒酿造历史,拥有传统的技术优势和一定规模的技术队伍,我们有能力参与竞争并赢得竞争。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导作用,举全县之力建设“干红城”,大力实现规模扩张。
一是定规划。经过充分论证,县委、县政府将葡萄酒产业这一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正式纳入八次党代会确定的“五带兴昌、六业立县”经济发展战略,并将其列为六大立县产业之首。县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干红葡萄酒城的决议》。遵循“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基地和企业双向扩张,举全县之力建设干红城”的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制订了昌黎“中国干红城”建设的总体规划。
二是建基地。市场经济条件下,葡萄酒产业的竞争首先是酿酒葡萄的竞争。没有上等的酿酒葡萄,即使有再好的设备和工艺,也不能生产出优质的葡萄酒。谁拥有大面积的酿酒葡萄基地,谁就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昌黎葡萄酒产业的最大优势在酿酒葡萄基地。县委、县政府同时感觉到,大力发展酿酒葡萄基地,既能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推动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为此,1998年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林业总公司,具体负责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同时将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作为立县项目来抓。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两个2万亩酿酒葡萄基地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1.2亿元,其中农民自己投资近亿元。着眼于密切企业与基地的关系,我们坚持运用市场经济观点指导基地建设,总结推广了5种模式。一是企业补贴建基地(金龙公司模式)。企业与农户签定产销合同,企业按300元/亩补贴农户自建基地。二是反租倒包建基地(野力模式)。企业租赁农民承包地使用权自建基地,然后再反包给农户,在公司统一的技术指导下,由农民在承包的基地内管理,根据用工量和葡萄产量付酬,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将基地变成企业“第一车间”。三是政府扶持农户建基地。政府通过提供低息贷款及技术服务等措施,扶持农户发展酿酒葡萄基地。四是企业自建基地,实施庄园式经营(朗格斯模式)。由企业招聘工人,实行农场式统一经营管理。五是乡镇组建酿酒葡萄基地公司,村建分公司,由乡镇总公司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大蒲河镇股份制公司模式)。
三是育龙头。基地是基础,企业是龙头,建设“干红城”必须要有强大的龙头做支撑。因此,在大力发展酿酒葡萄基地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扶持鼓励葡萄酿酒企业建设,坚持集体、个人、外资一起上,改建、扩建、新建一起搞,用最短时间实现企业的“多(数量多)、外(外向型)、大(规模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共新建葡萄酿酒企业20家,总投资近10亿元。
四是强机制。着眼于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协调发展,县委、县政府从健全机构入手,先后成立了林业总公司、干红城建设办公室、葡萄酒业管理局、酿酒葡萄种植协会、葡萄酿酒企业协会。通过政府调控和行业自律,不断加强对酿酒葡萄基地和葡萄酿酒企业的协调和管理,努力实现双赢共促。
五是搞服务。县委、县政府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大力扶持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茁壮成长。为了加快基地建设,县委、县政府积极向国家农业部申请苗木进口,投资700万元,从法国波尔多地区一次引进优质无毒赤霞珠种条100万根,同时,自采、自育、自繁1600万株,由县林业总公司统一调配到各乡镇,再由乡镇分发到农户手中,控制了苗木流失,保证了基地建设需要。另外,县委、县政府明确承诺,规模种植的农户,可以赊购苗木,收益后返还。对种植酿酒葡萄的群体和个人,优先调配土地。凡是栽种进口苗木的,县政府负责回收枝条,保证农民当年基本收回投资。同时,实施“经济通道”建设,轻费减负,确保企业在短期内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对于新建企业,在办理土地使用、项目审批、技术认证手续时,由政府协调职能部门帮助企业跑部进厅,提供一条龙服务。为提高管理水平,自1998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开展了“千名干部送科技、十万农民进课堂”活动。一方面,组织大规模、多批次的科技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对广大种植户从育苗、定植到后期管理实行全程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以乡镇文化教育中心为阵地,不定期举办酿酒葡萄培训班,吸引农民进课堂学习管理技术。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培训农民达15万人次,培训农民土专家近万人。同时,根据酿酒葡萄不同生长季节的管理要求,林业总公司定期向农民发放“明白纸”,随时通过电视台、电台和昌黎周报宣传管理技术。科协还开办了“科技110”,随时解决种植户遇到的难题。此外,经多方联系,西北农业大学葡萄酒学院的20余名大学毕业生陆续到昌黎工作,为我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为了免除种植户产品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县委、县政府因时制略,建立了“统一采摘时间,统一收购价格,统一质量标准”的“三统”机制。开辟了“绿色通道”,有力地保证了酿酒葡萄质量和农民的既得利益。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到二十世纪末,基本完成了规模扩张和原始资本积累,为今后的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自律发展阶段(2001年— )。在新世纪初,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市场为导向,规范运营,打造品牌。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到90年代末期,干红酒市场日趋成熟。县委、县政府在对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辨证分析后认为,市场成熟的背后面临的将是更加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将由初期的规模竞争转向实力的竞争,尤其是品牌的竞争。谁拥有独特的品牌优势,谁方能在大浪淘沙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随着加入WTO的临近和洋酒的潜在冲击,21世纪葡萄酒的竞争将集中表现为品牌大战。为此,县委、县政府居安思危,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适时转向了培育品牌。
一是注重质量,培育基地品牌。葡萄酒三分靠“酿”,七分靠“种”,这是业内人士的一致观点。为了生产出高品质、高档次的葡萄酒,我们首先狠抓了基地创品牌这一关键环节。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酒葡萄研究中心,并通过酿酒葡萄协会实行酒葡萄行业“双控”管理,即控制产量,提高品质;控制用药,减少农药残留。同时,对种苗实行经营、出售许可证制度,对葡萄园实行标准化和档案管理,划分不同的葡萄品种和等级。进一步建立健全价格机制,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经有关部门连续多年测试,在正常年份,昌黎的赤霞珠葡萄含糖量在21°~23°之间,最高能达到25°,明显高于国内其它地区,向世人充分证明了昌黎生产的酿酒葡萄是国内品质最好的。科学的管理,优良的品质,加上大规模的种植,使昌黎的酿酒葡萄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了品牌优势,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客商到昌黎收购葡萄,而且作为“梧桐树”,吸引了众多的金凤凰来投资。
二是面向市场,培育葡萄酒品牌和地域品牌。在国内众多葡萄酒厂家纷纷上马、激烈竞争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县内各生产企业利用当地的优质的酿酒葡萄酿制具有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葡萄酒。这一经营策略的实施,不仅使昌黎的葡萄酒厂家经受住了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而且闯出了知名度。与此同时,我们还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维,协调各生产厂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争创知名品牌。举全县之力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秦皇岛昌黎国际葡萄酒节,巩固并扩大昌黎葡萄酒产业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此外,依托优势,在国家质检总局、省市质检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积极申报昌黎葡萄酒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主动树立地域品牌,变地域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葡萄酒产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原文作者不详,中国半岛综合体育下载
向本文作者表示感谢,欢迎读者提供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