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酿笔记(七十二)——跟随大师的脚步(七)
2016-09-20 14:01 来源 : 李春光葡萄酒工作室 作者 : 李春光
拿出《飞酿笔记》如此大的篇幅来展现大师的语录,我认为是值得的。只有深入到大师的总结中,我们才能走得更扎实。

让我们看看有关酒庄两个灵魂人物的语录,一个是庄主,一个是酿酒顾问。
有关庄主的语录:
他当时认为其实不仅可以在酒窖里有所作为,在葡萄田间也是可以做些事情的。神通的直觉!
在波尔多地区,不景气就好像是雨水一样常见。在美丽的乡间里拥有葡萄园,这是件很棒的事儿,但很复杂。有时候听到一些吹牛皮的话,会忘记这么尊贵的饮品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大众消费品,是要卖掉的。市场决定一切。
顽强、务实,她就像猫远离冷水一样远离抽象的东西。从她父亲那里她学到了生意要自己紧紧掌握。
他们对于过往的那些落满尘埃的波尔多规范没有兴趣,他们将自己全部能量用于埋葬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同时也在铲除当地人那些谨小慎微的态度。
吉拉德·珀斯把自己所有的能量都用于这块杰出的风土,致力于酿造出配得上这块风土的酒,当然最后他成功了。这又是一个从外界加入到葡萄酒世界的案例,他们没有循规蹈矩,而是甩开了种种陋习,虽然部分人不会特别高兴。
就是因为有类似他这样水准的酒庄庄主,我们的葡萄酒世界才得以前进。
有少数人总是禁止自己沉迷于安逸。
有关酿酒顾问的语录:
座右铭:“从不拒绝,少反驳,总要坚持”
我很庆幸自己拥有这样一份工作,不需要循规蹈矩,要面对各种挑战,而不是将自己封闭起来天天做重复性工作!如俗话所说:“没有比例行公事更能让人毁灭和封闭的。”我经常反复告诫我的年轻合作者们:只有实地探索才能唤醒思维,推翻固有观念,使人明智,我们必须要探索各种可能。每次国外的经历都会是经验加速器,同时也开拓了认知中对多样性及复杂性的了解。日常的循规蹈矩也总是会被一些出乎意料的偏差打乱。
1973:一般来讲,酿酒师被善意地认为是拿着试管做测试的炼金士,而不是具备实地经验的人。
于是酿酒师就出场了,他来判断为了达到最为神奇的12.5度酒精度,应该加入多少的糖。
什么都不能阻挡我,我就想直接面对种种问题。只有采取严厉的手段才能唤醒混沌之中的我们!全球化的竞争没有给我们其他的选择。
在这时,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快了解现有的队伍,倾听他们的需求当然也包括他们的忧虑。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也是我们这一行的工作内容。
1996年平稳地度过。自认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没有接受新的顾问合同,后来我认识到只有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才没时间。
风土和微气候的多样化,不同的地质结构,不同的朝向,不同的土壤结构迫使酿酒工艺做出相应调整。人们有了解的东西,但是有更多不了解的东西,或许经过几个10年,科学会弥补我们的不足。
一位好的酿酒师,首先要有坚实的小腿肚。
葡萄酒肯定是世界上最好的护照。
哈伦庄园今天知名度非常高,其成果毫无疑问是全球范围内近20年来最好的垂直年份酒。
创立一款高端特酿葡萄酒,在公司所有的那些在门多萨周边的葡萄园里,同时也要从那些独立葡萄酒农那里挑选出高品质的葡萄来酿造。
“车库酒”并不是用来销售的,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试验新的种植或酿酒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其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如何使我们种植酿酒的动作更贴近完美。
在勃艮第地区,教士们用了600年来确认每块土壤的特点,所以5年的时间不能让我们声称了解了全部。
我一直认为葡萄园周边风景与葡萄酒的质量是有互动关联的。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往往会忽略工作的准确性。
好吧,我承认,这七片文章更多地是摘录,我偷懒了。可在大师的光环下,我能说出什么更有价值的话呢?不管怎么说,读者能有所收获才是最重要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