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蜕变
2012-01-30 15:30 来源 : 中国半岛综合体育下载
作者 : 汪子懿
喜欢某个人、某件物品、某种文化… …,都不属于突发事件;何况是舶来之品葡萄酒呢。或许比同龄人幸运,在进口葡萄酒市场方兴未艾之时,借着在法国食品协会工作之便,慢慢熟知了一些法国产区和法国葡萄品种,第一次听说了波尔多、赤霞珠和美乐。也遇到生命中的导师钟正道先生和一群有趣的同事们,看着他们的风采和对葡萄酒的认识,如懵懂的少女遇到自己的初恋般美好。
爱意之浓,唯有深入了解才能让彼此的爱情长久。于是花了一年多时间,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葡萄酒课程。鉴于有限的语言能力,又不想在国内读所谓的葡萄酒课程,只能在英语国家搜寻。首先把眼秋关注于南澳的酿酒课程,无奈时间过长;转而寻求短期课程。可能是冥冥中命运之安排,当时唯一本葡萄酒类刊物《WINE & DINE》恰好介绍WSET课程,于是乎上官网查到符合自己的课程:足足三个月的葡萄酒学习,包括每天下午所有之品酒、酒庄参观、侍酒师学习等;而学费折合人民币4万不到;通过考试,能拿到三张证书,分别为新西兰侍酒师、WSET中高级。掂量着已拿到的雅思成绩和存款,办了签证在三年前飞往新西兰,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日子-- --喝喝酒、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聊天、参观葡萄园、和酿酒师对话… …。整整半年的学习和探索旅游,兜着三份优异证书回国。重新回到国内的葡萄圈后,发现相比以前的自己,对酒的理解更深、味觉更灵敏;而此时,考出WSET三级的人并非很多,非常容易找到薪水还不错的工作。
从刚刚接触葡萄酒到做讲师,其实并没有参加过多少培训,想来无论是在法食的法国酒中级培训还是后来的系统葡萄酒课程,都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片段。那时的法食葡萄酒课程是由钟正道老师讲授,风趣的谈吐把复杂的法国酒说得浅显易懂,扎实的实践经验结合现场气氛让学生们兴致盎然,非常容易记住主要知识点;新西兰的培训则让我了解其他地区的葡萄酒,并从采摘酿造等方面理解这种酒精饮品,而每天的品酒训练使我对香味有了准确描述,知道如何评判一款酒的好坏及陈年能力。对于考试,平心而论钟老师出题的难度大,这个好处就是后来的WSET考试中法国酒部分我丝毫不被难倒。
两段主要的培训经历,常留心田的都是关于食物和酒。钟老师的酒菜搭配课让我领略什么是“完美婚姻”和“不和谐”,简单的只要把食物放在口腔中然后喝口小酒,通过咀嚼和混合让味蕾感受其中的变化,同一种美食在不同葡萄酒作用下呈现出不同风格,有的犹如协奏曲般协调,有的互补挖掘彼此潜力,有的却互相排斥不换而散。而在新西兰的首节课让我记忆犹新:按照要求闭上眼睛去感受各种食材在手中的触觉、鼻前的嗅觉和口中的味觉,为香味记忆做好准备。
那些数量不多质量很高的培训,让我转型成功。单说酒食搭配,在做相关活动时,用老师教的一招非常容易得到学员的共鸣;而在新西兰的几个月,良好的专业术语培养使我能同几乎来自不同地区的酒庄主和酿酒师闲聊;WSET三级通过后,有了足够的能力做讲师、主持品酒会,以及从事葡萄酒写作。工作繁忙而充实,用句广告词“每天好心情”。目前的我,离开大公司去了德国酒庄工作2个多月后,加入到流行正当时的自由职业中,做起了正而八经葡萄酒记者。虽然收入不稳,但看着无限接近理想好是兴奋;拿钟老师的话来说,这个行业是年纪越大越吃香。
2011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蓬勃发展,教育市场也到处开花,其中以WSET中高级课程最为流行。但如同所有应试教育般,强调速成然后拿着证书,看似美丽不乏浮华,难免有些从业人员自以为是,夸称自己为“中国的某某”。就个人而言,WSET高级证书如同英语4级般,是专业学生毕业之必须,何来炫耀之本。若有时间和资金,倒是不妨静下心去产酒国学酒,打好基础功。再说,世界上很多酒评家和葡萄酒作家,如Hugh Johnson, Robert Park,庄布忠等并非因为拿到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而出名,乃是他们扎实的功力成就一切。
至于本人我,暂时不考虑参加慢慢热起来的WSET4级学习和考试,一来没有时间跑香港,二来没有闲钱用于培训;相反,倒是愿意每年花上2个月时间呆在某个产区好好参与农活,深入体会酿酒师、葡萄酒农、庄主们的生活,以最纯粹的方式了解葡萄酒。
观点总结:
1. 关键目的明确:想一段有意思的异国经历,还是简单拥有一张入行通行证
2. 若想成为侍酒师,请选择ISG课程
3. 关于薪酬,小公司一定高薪,大公司则非也
4. 职业:葡萄酒记者、酒商、讲师、侍酒师、餐厅高级服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