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LEASINGHAM Cabernet Sauvignon 1997:果香四处—木味八方
2012-01-18 13:54来源 :中国作者 :阿KEN
澳洲酒一直给国外人士的印象是:为赚钱与拿奖而去酿酒的,特别是外地的同业和喜喝“色香味”俱全,果酒的爱好者。到底有没有外地人愿意去探索澳洲本土居民对澳洲酒这些特产的看法是怎么样的一回事呢?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之下,就让笔者作个中立的剖析吧!
在步入正题之前,阿KEN先介绍一下曾在几年前喝过一瓶2001年澳洲Pinot Noir黑皮诺酒。这瓶酒的酒标附近贴满了26个奖标,风头一时无两。我现在已记不清楚是哪个品牌,但绝对记得它在拿奖前是售卖近400块港币,拿奖了以后上扬到几近800块!这是什么道理?难道喝酒者要多付酿造者一倍的钱去抵消为拿奖而付出的心血吗?还是得多付400块为26个奖项买单?我想,这种品牌效应完全是愿者上钩,很难怪责人家!
凡事有例外!因为南澳Clare Valley卡尔谷的LEASINGHAM力生汉酒厂本着认真拼劲的精神,连年酿出佳品,管他有奖与无奖,结合认真与执着的态度,但求无愧于心,把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外擦亮于人前!
LEASINGHAM酒厂的历史久远,它于1893年由四位背景不同但志向一样的欧裔南澳上流人士创立。这四位同道中人分别是商人Joseph Knappstein祖立斯丁,医科实习生Dr Wein-Smith伟史密医生,Magnus律师Badger与酿酒师John Cristion。酒厂最初是以当地一个选区叫史丹利的来命名,称为Stanley Wine Company。酒厂经过两年的筹办,最终在找到从欧洲学成归来的酿酒师Alfred Basedow先生后,并由其当上酒厂的老总,带领酒着厂迈向前方发展。
酒厂位于Clare Valley中央的Mount Lofty Ranges罗蒂山幽之上,是Adelaide阿德兰德以北140公哩的所在地。Adelaide自年前香港广播翡翠台的一套影片“冲上云销”而扬名,大家还记着Issac与吴镇宇那几位英俊小生吗?当地最出色的红白葡萄以Shiraz西拉子和Riesling雷司令为主,其他还有Cabernet Sauvignon苏维翁和Chardonnay霞多丽。。等等。酒厂的葡萄园均布满在400米的高原上,让葡萄能享受日暖夜凉的佳宜天气。
酒厂第一造酒是在1895年,大约15000瓶,相等于11356 Litres。从1896年到1903年的8年里,酒厂不断去改进品质与产量,最终达到年产量50万瓶,相等于378540 Litres。尽管酒厂努力不懈也难逃被收购之劫,要达到经济发展,看来这个举动当时是唯一的出路。酒厂的演变过程是这样的:
在1912年Joseph Knappstein那名商人一下子收购了其他股权,独力去经营,直至他在1919年去世后便交给信托公司管理。到了1938年再由Knappstein家族重掌管理权,把老爸的基业发扬光大。发扬的后路当然也离不开引进跨国大财团的收购。1917年总部位于美国Pennsylvania之Pittsburgh市的H.J.HENIZ Corp食品酱油公司把酒厂收购了,但仍让Knappstein家族继续管理,直至1976年为止。
1984年HENIZ公司在东澳New South Wales新南威尔斯省的Mildura区收购了另一家酒厂,叫Buronga。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因为原来的LEASINGHAM和STANLEY的品牌便转到Buronga厂酿造(这家酒厂很近果酒集散地),仅留下LEASINGHAM Classic Premium Wines系列在原来的Clare Valley厂生产。
美国人真是商业奇才,HENIZ后来在1988年把Clare Valley的LEASINGHAM酒厂分卖给当地的Hardy酒厂。这家极具规模的“本地姜”酒厂自此把葡萄的年产量提升至5000吨,还加添了两位29到30多岁的美艳酿酒师Kerri Thompson和Cynthea Semmens,前者更是身兼经理位置。
LEASINGHAM的酒近十多年获奖无数,它的1994 Classic系列当年就是首位在Royal Melbourne麦尔本酒展拿了1995 Jimmy Watson奖。它近年的出品皆有证书同行,最叫阿KEN难忘的要算是它1998的Shiraz,那种香味至今仍印象深刻!其后喝过1997的Cabernet Sauvignon也感觉也有着同样的元素在其中,也许仅是香味稍为淡一些。我当时的印象是这样的:
深深深(深紫深厚深度高),香香香(黑皮果香,Toffee杏仁香),浓浓浓(酒体浓,李子梅子味浓),滑滑滑(单宁滑,酒精顺滑,甜酸平滑),长长长(层次长,变化长,后味长)。
总的来说,新旧酿酒没有最好喝与最难喝的标准,这要看你的取向与消费能力。。等因素。如果能抱着开放的心态对待之,你便能尝到当中的好处。倘若我说这瓶酒当时是卖港币几百块,你的反应会是怎么样呢?
刊于2007年7月《酒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