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谦是宁夏农林科学院的一位年轻博士,她用一项项成绩,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她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制定地方/团体/企业标准2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件,登记科技成果16项,发表SCI及核心论文30多篇。
葛谦在讲课。 受访者供图
葛谦也是宁夏葡萄酒产业“紫色梦想”的青年托举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她将论文写在了宁夏贺兰山东麓,为“紫色梦想”而奔波。
“菌种是葡萄酒酿造的灵魂所在。 目前,我国葡萄酒生产基本都使用进口的商业菌粉,很容易造成葡萄酒香气风格同质化问题。 “葛谦作为葡萄酒产业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她奔走于贺兰山下的100多个酒庄,收集葡萄和葡萄酒样本上千份,分离筛选出野生酵母菌种2024株,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野生酵母菌种资源库,优选出克拉通覆膜孢酵母YC30等一批呈香潜力俱佳的非酿酒酵母。
食品安全无小事。 在葛谦看来,农药、重金属、真菌毒素是最大的潜在危害因素。 “想要摸清污染来源、探明主要危害因子,必须要监测大量葡萄酒样本,形成可信的污染数据库。 “葛谦说。
葛谦下定决心,要在这方面做出成绩。 工作刚开始,科研经费不多,葡萄酒样本又很贵,她便广泛发动亲朋好友去收集。
最终,葛谦建立了宁夏葡萄酒68种农药、6种重金属、2种生物毒素的污染数据库,并提出了科学的评估方法,提升了整个宁夏地区葡萄酒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能力。 她还建立了葡萄酒中纳他霉素、赭曲霉毒素A等真菌毒素的系列降解方法,有效控制了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真菌毒素的危害。
评价葡萄酒品质的另一重要指标,便是葡萄酒香气。 然而葡萄酒香气构成复杂、产生途径不明,为葡萄酒风格品质调控带来了极大困扰。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葛谦在工作期间再次回到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食品科学博士学位。 她用两年时间建立了宁夏领先的葡萄酒颜色、气味和滋味组分质谱库,形成风味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技术体系,解决了评价葡萄酒质量风格的技术难题;构建宁夏葡萄酒关键品质因子基础数据库和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了准确甄别葡萄酒产地和品种信息,判断正确率高达93.3%-100%......
产业发展需要科研,科研需要人才。 葛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认识到要团结周边科研力量,攻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2020年她建立质标所“葡萄酒质量安全与风味调控代谢”课题组,2021年被聘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林产品产地识别与质量评价”学科团队带头人,先后请进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大院大所的学术领军专家,柔性引进自治区“宁夏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创新团队,共同挂牌建立“果酒发酵与质量安全检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和” 葡萄酒酿造与质量评价产学研实践基地“,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长期协议。 在葡萄酒质量安全控制、特色葡萄酒精准酿造、产品产地信息识别溯源、本土酿酒微生物保护选育等领域,于两年内,获批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治区重点研发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为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葛谦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将继续努力,做好科研,将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为宁夏的葡萄酒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葛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