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续三届担任河南省人大代表,来自民权冷谷红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耿红伟尤其对振兴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几乎在每年的河南省“两会”期间,耿红伟代表都要提交关于加快振兴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方面的议案或建议,今年也不例外,耿红伟代表1月28日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不仅是我的心愿,更是千千万万商丘人、河南葡萄酒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利国利民。”
耿红伟代表说,无论是灿烂的历史,还是优越的自然条件,无论是葡萄酒市场的巨大需求,还是发展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是非常可观的。尤其是发展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带来的生态效益,更不可小觑。耿红伟代表认为,葡萄酒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节水。葡萄作为联片种植的多年生经济林木,最适合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采用沟灌加滴灌方式下,与大田作物漫灌相比可节水50%左右。二是省肥。葡萄对瘠薄土地的适应能力较强,与种植其它农作物相比,可大幅度减少化肥施肥量。尤其是酿酒葡萄出于保证品质的目的,需要控制产量而少施肥,由此可以减少化肥化学污染。此外,葡萄生产也不需铺地膜,可减少“地膜白色污染”。三是增林防沙。葡萄根系发达,生长期可达80年之久,不仅可增加林木覆盖率,也有利于防风固沙。同时,葡萄成林后,还具有贮“碳”增“汇”作用,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是典型的碳汇生态林。
谈到目前黄河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时,耿红伟代表说,尽管河南葡萄酒产业有着很好的条件和潜力,但目前的发展与葡萄酒发展较强的东北、西北、齐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产地优势、品质优势和规模优势尚未发挥出来,首先表现在龙头企业带动力弱。耿红伟代表表示,葡萄基地建设需要联片种植,集中铺设节水设施,实施标准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生产,才能保证品质、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由于葡萄酒生产企业主要靠自我积累发展,处在艰难的慢步爬坡阶段,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不能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加之葡萄酒产业的利益链条还不完善,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系松散,农民与葡萄酒生产企业存在“两张皮”状态,不仅制约了葡萄酒企业加快发展,也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其次是产品市场认知度不够。黄河故道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各种原因,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走入低谷。其悠久的葡萄酒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区域优势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宣扬,品牌优势不但没有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反而在萎缩,致使葡萄酒产业长期停留在小打小闹和中低端发展阶段,从而制约着葡萄酒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耿红伟代表建议,将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发展纳入豫酒转型发展规划。耿红伟代表说,葡萄酒产业是利国利民的产业。建议省政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规划先行、市场导向”的原则,制定河南省葡萄酒产业发展战略,在河南省“十三五”相关行业发展规划中突出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地位,重点突出规划建设代表河南葡萄酒形象的黄河故道葡萄酒生产基地。
耿红伟代表建议,培育品牌、龙头企业。着力打造黄河故道产区葡萄酒精品,擦亮黄河故道葡萄酒品牌,创造黄河故道新名片。鼓励有实力的葡萄酒名企参与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开发,吸引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企业投资。扶持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葡萄酒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组织形式,探索建立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生产、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促进河南葡萄产业规模化跨越式发展。
耿红伟代表强调,发展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要加大发展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他建议,对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企业实行优惠政策;设立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对葡萄优质品种培育、种植技术推广和葡萄酒新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给予支持,对农民种植葡萄予以直接补贴;将葡萄种植纳入农业保险的范畴,对保费予以补助,鼓励政策性金融部门加大对葡萄酒产业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耿红伟代表建议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支持葡萄酒企业申报黄河故道葡萄生态原产地保护工作、驰名商标申报工作,尽可能地争取多安排全国性葡萄酒行业会议等,全方位提高黄河故道葡萄酒产区的社会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