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2007-03-19 10:59 来源 : 南方名酒交易中心 作者 : 

  粮食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小麦在中国是天山南路的古代民族最先种植的;大麦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稻谷是长江下游的古代民族(“东夷”中的一部分)最早种植的;高梁最早产生于中国西南的数民族地区,宋代以后才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青裸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史记·大宛列传》记安息国,说:“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史记.大传》又说:“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稽。”可见当时当地酿酒业之发达。《汉书. 西域传》载,张骞出使西域后,武帝与西域和亲,公主嫁乌孙国主昆莫,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人。”乌孙族最初活动在祁连、敦煌间,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西迁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南北朝时迁葱岭北,辽代以后渐与邻族融合,近代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载:“王与之酒泉”,杜预注:“周邑”。《水经注.河水二》:“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注:“酒泉,其水甘若酒味也。”世若无酒,不会以酒喻之,说明当时酒在民间生活中已很普遍。酒泉地区当时是少数民族地区。

  葡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内地后,才开始在国内广泛引种的。葡萄酒的酿制法,于唐太宗时由西域传入长安。后人传说来自西域高昌国。高昌在唐代的辖地西包库车,东抵哈密东境,北越天山,南接于阗,几乎囊括今日的整个新疆地区。高昌国是今维吾尔族的先祖回鹘人的一支西迁建。《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唐延“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晋张华《博物志》称:“西域有葡萄酒,积年败。彼俗云:可十年饮之,醉弥月乃解。”《隋书》和旧、新《唐书》都说西域高昌国盛产葡萄酒。当时汉族人中,只有与西域毗连的凉州(今甘肃西部)才仿造葡萄酒。北宋末年朱翼中所著的《北山酒经》中所说的葡萄酒,只是以葡萄酒酿造法为工艺,以粮食为主料,以葡萄和杏仁为辅助香料制成的酒。直到明代,纯粹的葡萄酒才在内地广泛酿造。

  烧酒原本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元代经西域民族地区传入中原,成为中国人传统的主要的烈性饮料。

  奶酒又称乳酒,是中国北方蒙古、哈萨克等牧业(过去主要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饮料,以马、牛、羊的乳汁发酵加工而成。自然发酵而成的奶酒度数不高,不易醉;以蒸溜法制成的奶酒浓度高,酒劲大。《鲁不鲁乞东游记》中记载的奶酒制法是:把奶倒入一只大皮囊里,然后用根特制的棒开始搅拌,这种棒的下端像人头那样粗大,是挖空了的。当他们很快地搅拌时,马乳开始发生气泡,像新酿葡萄酒一样,并且变酸和发酵。继续搅拌,提取出奶油,当它有辣味时,就可以当酒喝了。奶酒最初产生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他们以皮囊盛奶,在游牧颠簸的过程中乳汁变酸发酵成奶酒,被牧民发现而利用和进一步加工,流传至今。据《史记.匈奴传》称,“其攻占,斩首虏赐一壶酒”,可见当时酒在匈奴人的生活中已普遍应用。匈奴人饮的酒,除汉王朝送的以外,主要是乳酒。《匈奴列传》说,汉文帝时,中行说投降匈奴,向单于献计,要他摒弃汉王朝送的酒食,“以示不如酶之便美也”。就是乳汁。蒙古人饮用马奶酒的记载,最早见于《蒙古秘史》,该书说成吉思汉第十一代先祖布旦察尔,曾在通戈格河畔游牧的一个部落中饮用过类似于马奶酒的“额速克”。《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的记述。“忽迷思”即马奶酒。清·基城主人《出塞集.塞外竹枝词》注说,蒙古人“以马乳酿酒,每饮必烂醉而后已。”可见马奶酒不仅多,而且好喝,否则不可能“每饮必烂醉”。据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马奶酒确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补肾活血、助消化,而且对胃病、气管炎、神经衰弱和肺结核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在元代,马奶酒已成为宫廷国宴的饮料,至现代,蒙古族男女老幼皆喜饮马奶酒。

  用酒曲酿酒的技术,最早产生于中国。法国人利用酒曲生产酒精,已是公元十九世纪末的事了。他们过去造酒,是利用麦芽淀粉糖化的方法。中国人用酒曲造酒比欧洲人早3000多年,这当然与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史有关。但是以麦酿酒,却出现较晚。《唐书.党项羌传》载,党项人求大麦酿以为酒,是中国北方有麦洒的最初记载。

  总的来说,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没有不饮酒的,只是饮酒者在民族人口中占的比例、饮酒场合的多少及耗酒量的大小不同而已。换言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且从体总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中国半岛综合体育下载 向本文作者表示感谢,欢迎读者提供原作者及出处)

      Baidu
      map